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信息发布网 > 科技 > 互联网 >

陕西非遗“火”起来的N种方式

导读:

原标题:陕西非遗“火”起来的N种方式

陕西非遗“火”起来的N种方式</p>

  </div> 

<div id=

原标题:陕西非遗“火”起来的N种方式

陕西非遗“火”起来的N种方式

西安鼓乐亮相陕西省非遗年度盛典(资料照片)。

陕西非遗“火”起来的N种方式

陕西省关中五市联盟非遗展演展示暨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交流展示活动现场,华阴老腔精彩上演(资料照片)。

陕西非遗“火”起来的N种方式

6月28日,西安市夏日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现场,精彩的秦腔表演与观众见面。

6月28日,2024“让心回家”渭南市非遗主题摄影大赛优秀作品线上展首期一经推出,就吸引众多网友关注。富平柿饼晾晒现场、澄城尧头窑陶瓷烧制过程、青柿染布技艺的代际传承……直击非遗现场的画面让更多人看到了非遗背后的辛勤付出。

7月5日,以宁强羌绣非遗传承人王小琴和绣娘郑娥为原型的电影《云朵上的绣娘》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充满质感的画面,将宁强的美丽风光和陕西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展示给全国观众。

近年来,陕西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持续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一系列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措施,将非遗保护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有机结合……N种方式让全省4项人类非遗、91项国家级非遗、766项省级非遗“火”起来、“潮”起来,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走入场景

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非遗

让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华山之巅观赏一场罕见的非遗竞技,会是怎样的场景?渭南首届“华山论技”非遗进景区活动将这个设想付诸实施。

北峰顶上,随着华阴老腔的精彩开唱,来自沈阳、开封等地的非遗项目和华山戏法等同台竞技。165斤的纯铁“关公刀”被非遗大师舞得虎虎生风,源自华山道观的“金钟罩”近景戏法让观众叹为观止……

“只要身临其境地走入非遗场景,真切体验到非遗的精髓和魅力,人人都会成为非遗传播的‘小喇叭’、志愿者。”6月27日,在谈及开展非遗保护传承的经验时,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田建表示,只有将静态的非遗展示陈列变成动态的参与互动,才能让非遗融入日常生活,将非遗更好传承下去。

由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打造的渭南市非遗展示传习馆,是推进非遗传承保护的创新实践地。

为探索非遗展示传习馆与教育、旅游的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服务内容,渭南市非遗展示传习馆通过开展“让心回家”非遗体验寻根之旅活动,邀请群众到馆参观体验并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分享,吸引青少年和亲子群体参加非遗题材绘画、故事、摄影大赛,邀请非遗传承人为观众进行现场技艺展演和传习授艺活动,让非遗展示传习馆成为新型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研学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陕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非遗保护传承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有机结合。全国首个戏曲主题非遗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成为秦腔艺术与现代说唱、脱口秀表演融合演绎的全新平台;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等,成为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的创新实践空间;以陕西非遗为创作元素的舞台剧《无界·长安》,成为许多游客走进陕西、认识陕西的第一站……以盎然的生命力在三秦大地上蓬勃生发的非遗,已然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和世界了解陕西、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

联合发展

变单打独斗为整体联动

6月7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茯茶镇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西安市主会场活动热闹开场,闻讯赶来的群众络绎不绝。

舞台上,西安鼓乐、陕西快板等精彩节目接连上演,向观众展示着非遗的魅力和意蕴。舞台下,30多个各具特色的非遗项目现场展示互动,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活动现场,由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发起的“陕西关中五地非遗保护中心联盟”揭牌,为陕西非遗保护传承再添合作交流的平台。

“2024年陕西省关中五市联盟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已在五市相继举办,深受群众喜爱。该系列活动深化了地域间非遗交流、资源共享,为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奠定了基础。”6月28日,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白利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五市非遗保护中心将以非遗保护传承发展为核心,紧密合作,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关中丰富的非遗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非遗,助力关中地区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

系统性保护传承非遗需要创新方式方法,也需要打造更加符合当下非遗保护传承的阵地和平台。

近年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范围大力实施非遗保护传承阵地建设工程,先后建成各类非遗陈列展馆、特色街区(村镇)、传习所等1500余个,认定省级非遗工坊155家、省级乡村工匠名师44名,命名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9家。

西安回民街、永兴坊等非遗美食街区,咸阳袁家村、韩城党家村等非遗特色村镇,陕北民歌博物馆等非遗专题馆,将非遗保护传承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文化旅游发展有机融合,让众多独特且珍贵的非遗得以集中展示,让市民游客游一地便可窥全貌,感受陕西的文化底蕴和非遗魅力。

网络助力

非遗融入群众生活

“今年4月以来,夏家刺绣几乎参与了陕西省首届非遗发展大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的每一场展示销售活动。我明显感觉到,对非遗技艺、非遗产品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的产品销路也越来越好了。”夏家刺绣非遗传承人夏璐璐对非遗消费市场的变化有着很深的感受。

“以前仅靠门店销售时,销量好的大多是香囊、小工艺品等价格便宜的小物件。现在,随着线上销售的日益成熟,售价更高的‘国潮’类服饰、包包、原创手工艺品更受消费者欢迎。”夏璐璐说。

夏璐璐创立的“道囍奶奶”刺绣品牌,凭借时尚创意与传统手工技艺的“加持”,不仅拥有了固定客户,还通过“网络销售+线下铺货”的方式形成自己的销售渠道,带动周边地区部分妇女和残疾人就业。“近期,我正在尝试网络直播。这契合当代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拓宽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产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关注非遗产品的文化价值。”夏璐璐说。

随着非遗消费在现代生活中的推广与普及,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的加入,打破地域限制,为非遗的传承保护、传播销售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