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信息发布网 > 科技 >

奋斗中的海归人

导读:


  国人对海归人的期望正在回归现实,海归人自身也在挑战中变得更成熟。采访期间,许多人忠告我,


  国人对海归人的期望正在回归现实,海归人自身也在挑战中变得更成熟。采访期间,许多人忠告我,请不要再重复名人的成就,希望得到失败者的真实。但是,我觉得成功与否,更多的是心态上的自我肯定,是心路历程中的激战,无论失败成功,都是一个完成式的定义,而我要写的则是正在进行式里的海归人。

  作为90年代中期回国创业的冬先生,在北京创下一片天地后,现在又把总部搬移上海,因为他实在太喜欢这个地方了。采访之前,我一直认为他回国早,机会好,所以干得也好。但是,他否认:当时国内的机会确实比现在多,可是机会并不是给我一个人的,而且也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机会。“你把海外工作辞去,  说回来就回来了,没有后悔过?”我问。“没有,在美国的日子,我从来没有家的感觉,总好像那就是一个旅途中的客栈,那里发生的许多事情,与我无关。为了应付回国初期时想象不到的艰难,美国那边没敢买房子。当时回国创业的资本,也许就够开出三个月职工工资的钱,可谓上顿吃了,下顿还不知有否?最不知所措的日  子终究都熬过来了。现在公司还在扩建,因为属于高科技领域,相当一部分主管层的位置,我都雇用海归人,可我给的条件是‘工资是美国的一半,工作量比美国多一倍,但是,给你主人翁的感觉,实际生活水准,绝对不会低于美国。’因为有前途,具挑战,特别是能够享受一种海外多年已经遗忘的精神生活。海外回来的人进  入公司的,几乎没有人离开,即使离开公司,也不愿意再放弃中国。请不要误解回来的人都成功,因为成功是种感觉,也能单从钱上来衡量。在美国,我是研究所里的博士,工作稳定,工资不差,生活中上等,但是,我完全找不到感觉?”

  现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胡森先生说,中国使他振奋,对于个人的事业,中国给了他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初回国时,原本打算一半时间在中国,一半时间在美国,不仅因为孩子的教育和现实的家庭问题,主要美国那边的阵地也不想完全放弃。但是,回国后,不仅感受到作为教育者,自己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好  的学生,也感受到国内的机会和潜力。现在,他觉得一半精力在中国,一半精力在美国,作为百人计划的执行者,良心上过不去。所以半年后,他就说服家人,卖掉美国房子车子和全部家当,拖家带口地来到合肥中国科技大学的所在地。“喜欢回国的重要因素,是中国的朝气,国家对你的重视,有许多事情等著你来做,科大的  学生既扎实,又勤奋,与如此优秀的学生在一起,我看到希望。”

  李华博士从德国归来,在广州建立了一家独资企业,专门从事环保业务,他对我反复重复的话就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当时触动他回来的因素,有激情,也有浪漫。他在德国已经生活工作十多年了,太安逸了,安逸得几乎麻木。是一件不幸使他竟然找回自己,几十万美元的积蓄在经济风暴中一夜蒸发,本应该痛苦不堪的他,却仅仅感到一丝遗憾。仅此而已,连他自己都在质问自己:“我的感觉哪里去了?”突然他想起上大学时差点丢了性命的一件事情。当时他在一艘行走的船上实习,一个海员指著船经过的漩涡说:“这是最恐怖的地方,人下去,很难再游上来。”也不知是什么让这位水性极棒的李先生脑袋发胀,他竟然一下子跳了下去。在那一瞬间,身子不由自主地顺著漩涡往海的深处沉下去,他知道不行了,幸亏船上的人抢救及时,否则命就没了。当晚,他受到了严厉的公开批评,咎于无知,被免去处分的惩罚。原来,他是一个敢于冒风险,不考虑后果的人。2001年在德国,他见到了从来自中国的政府官员访问团,他们对中国的介绍,使滞留海外多年未归的李先生心情激荡,当年他回到家乡广州,转年初就把公司建立起来,带上自己全部积蓄,投资自认最先进的环保技术项目。一年之中,我见到他两次,一次南方,一次北方,看上去更成熟,更专业化了。成功与否,未知。他还在努力去做。

  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在海外的人,总觉得自己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就可以干起公司来,实际上,技术仅仅是维持一个企业发展下去的30%力量,其他70%,全部由市场来决定,而对中国市场开发的能力,是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海外的人,根本不具备的能力。对于企业创立的形式,他认为特别是要与国家合作的项目,千万不要以独资的方式进行,一定要找好的中国伙伴,他们来做市场,你发挥自己技术强项,这样的合作,才会事半功倍。假如我回中国之前,有人如此忠告,我会少走一些完全不必要的弯路,因为在中国办事,未知突变因素太多,如果你自己去面对,不仅会被拖死,而且还会因小失大。”

  刘宾博士来自另一家加拿大环保公司,现任上海部的首席代表。国外发展十年之久,但是,中国对他从来不陌生,十年来,他坚持常来常往,用心关注中国的变化,尽管生活在国外,他觉得心和感觉从来离开过中国。所以回来后,没有文化冲击,即刻进入状态。但他还是给我讲了两件不得不承认的格格不入。一件是在新年期间,友人们聚到一起,干杯之际,大家份份发表祝酒词后,刘宾最后说:“为中华的振兴干杯。”身旁一位友人不解地回看他,说:“你没有喝多吧!”另一次,他在上海房地产交易所卖自己的老房子,因为怕麻烦,对于买主提出的任何要求,他都抱著“无所谓”的态度,对方要什么,他都直言说:“拿去好了。”对于他违于此市场上的常规行为,买主反而怕了,私下询问经纪人,说这位卖房者如此急于脱手,是否藏有其他隐患?那种被误解,对你人格诚信的质疑,使刘宾先生万般尴尬。

  美国百老汇剧目《西贡小姐》的男主角,也是华人在美国百老汇的主角第一人王洛勇先生。西方演艺界,在百老汇唱主角,比上好莱坞电影要难,因为不仅剧目有限,当主角的更是屈指可数,特别是从头连续演到尾,对于演员来说不仅是挑战,而且过瘾,所以所有好莱坞演过电影的大明星,都为有机会能在百老汇主演过一剧目而自豪。尽管王洛勇先生已经成为世界级明星,但是,能够到美国百老汇看过他主演剧目的人,毕竟为少数,有限的受众率,使他必须接受重新被中国观众,被中国市场认识的挑战。所有认识王洛勇先生的人,对他明星般的大气,是从他平日待人接物的谦和与勤奋感受到的。现在他在中国许多大学里兼职教授,同时也陆续担任中国许多电视连续剧目中的男主角。对于王洛勇来说,他认为:回国干事业,心态上的调整最为重要,要耐心,要执著,同时也要不断学习。

  对于赶早不如赶巧的机会,在上海与日本福士合作的私人独家公司任总裁的胡思克先生,最有感触。几年前,他在日本留学期间自己研究创新的技术,非常前卫,日本大学毕业时,他受到了几家大公司的聘用,然而,他就是想回到中国自己干,早期的技术,虽然先进,但是,国内没有市场,初期的几年,只出不进的创业,几乎撑不下去。好在过去在日本实习期间与日本公司和教授交结的友情基础,在大家的协助下,他的生意才得以经营到今天,而且,跟著中国市场与世界接轨的形势,他公司的生意逐步向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