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 骐深圳报道
“上市公司都被掏空了,再道歉又有什么用,还是想好怎么赔偿才是正道。”9月5日当天,面对ST张铜(002075)的致歉说明会,有投资者愤愤不平地表示。深交所发布公告,深圳中小板指数将高新张铜调出了指数,调入了滨江集团。
高新张铜的投资者或许从未想到,自己所投资的公司上市不到两年就被ST(特别处理)了,甚至濒临破产。而且,公司自9月2日被ST以来,连续3天每天都被几万手卖单打至跌停,投资者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
“公司虚假陈述的事实很清楚,就等监管部门出具行政处罚通知了。”广西恒聚律师事务所卢一旺律师告诉记者,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卢律师已经组织了120多位投资者准备向ST张铜及相关人员索赔,并呼吁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来。
一位法律专家表示,高新张铜为中小板树立了一个特别坏的案例,在全流通的时代,监管部门需要引入司法调查,而不仅是行政处罚而已,防止坏公司大股东“金蝉脱壳”,席卷投资者的财富。
濒临破产8月31日晚,高新张铜发布公告称,由于2007年度、2008年一季度连续出现较大亏损,中国农业银行张家港支行、交通银行张家港支行等12家相关贷款银行因对原借款保证担保存在质疑,根据借款合同约定,宣布相关贷款提前到期,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提前归还贷款,同时进行诉讼保全,目前公司主要银行账号已被先后冻结。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3.3.1条规定,“公司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的,深交所对其股票交易实行其他特别处理。从9月2日开始,高新张铜股票简称被冠以ST,成为ST张铜,这是中小板开设4年多来首家被实施ST的上市公司。
高新张铜的命运并不仅仅是被ST那么简单,事实上,公司已濒临破产。
据了解,现在起诉高新张铜的12家银行与公司存在贷款诉讼,总金额高达7.46亿元。而起诉高新张铜的企业除了目前已经公开的12家银行外,其他起诉案件高达100余起。据悉,截至6月30日,高新张铜货币资金余额仅为4.1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49亿元。
目前,每天到高新张铜讨债的人络绎不绝,包括银行、供货商、诸多客户及讨薪工人,工作人员疲于接待,而5名保安则忙着尽可能把这些债主们拒之门外。
“高新张铜应该是完了,账号被封后水电费都交不了,它拿什么来生产啊。”上海某银行信贷部门人士告诉记者,“除非地方政府出面与银行达成和解协议,即使那样它也只能苟延残喘而已,赚的钱都要优先用来还债。”
对于现状,高新张铜表示,由于公司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造成公司资金流转不畅,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虽然公司生产还在继续,但目前的生产产量大幅下降,而公司将积极协商相关部门以尽快解决银行账号冻结问题。
涉嫌内幕交易 高管提前套现逃跑“高新张铜走到这一步与其股东、管理层及保荐人等都脱不了关系。”业内人士如是评论。
高新张铜今年7月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2007年度,高新张铜与江苏张铜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张家港市新天宏铜业有限公司、沭阳凯尔顺铜制品有限公司、江苏大华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因业务及资金往来等原因,形成了3.679亿元的其他应收款,占其他应收款余额的98.4%,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
公告表示,上述4家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张家港市杨舍镇人民政府,上述4家企业未持有高新张铜股权或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话虽如此,但高新张铜的第二大股东是杨舍镇资产经营公司,而高新张铜与张铜集团在一处办公,已经若隐若现地表明了其中的关系。
高新张铜最为人诟病之处在于其屡次修改业绩预告,甚至因此引发了深交所的公开谴责。随之而来的是公司高管不断地在高位减持。
今年2月28日,高新张铜披露了2007年业绩快报,称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4420万元。而4月28日,公司的业绩修正预告却称,公司2007年巨亏1.82亿元。同一天公布的一季报预测上半年度净利润为亏损1000万元以内,7月1日,高新张铜业绩预告再次“变脸”,称2008年1月-6月业绩预告修正为净利润预计亏损7500万元左右,在8月30日最终出来的半年报中,这个数字增加了2000多万元,达9641.46万元。
3月11日,高新张铜公告称,公司总经理郭照相在限售股可流通后(2007年10月解禁)分4次卖出合计224.55万股的股份,4次减持郭照相套现了约2636万元左右的现金。而按照高新张铜自去年12月11日起的高管减持统计,包括郭照相和两位副总经理许军、周建清在内,共有15次减持,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15次减持完全分布在去年12月与今年3月的两段股价高位上。而今年3月份的减持,则发生在年报正式发布的一个半月以前,巧妙地避开了信息披露前的禁售期。
上海律师严义明此前表示公司高管在年报发布前通过与会计事务所的沟通后,大体已经知道公司的经营及财务情况,而公司高管有可能在对股价造成负面影响的消息公开披露前率先买卖股票,有可能涉嫌利用内幕消息进行交易。
7月11日,高新张铜确认郭照相被立案调查。
此外,保荐人渤海证券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006年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本公司的产品定价采用‘电解铜价格+约定加工费’的方式,公司赚取固定的加工费,公司通过采购与销售合同挂钩等方式,基本对冲了铜价风险,铜价波动不影响公司的盈利空间。”2007年年报却显示:“由于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而公司资金紧张,套期保值金额不足,导致原材料采购价格与销售价格不平衡,影响利润7500万元。”投行业内人士据此认为,保荐人有误导投资者之嫌,而从关联方占款及业绩预报情况来看,保荐人显然持续督导不力。
上百名投资者集体索赔
“这个案子事实很清楚,就是恶意圈钱,把股民当提款机了,投资者完全可以起诉它索赔以减少损失,”广东东方金源律师事务所律师金焰告诉记者,“但中国的投资者往往只是买了几百股或几千股,个人去起诉的话势单力薄,维权成本太高,建议集体诉讼,就像东方电子的投资者一样。”
有鉴于此,卢一旺律师告诉记者,目前已经组织了120多位投资者准备向ST张铜及相关人员索赔。“我们准备告它虚假陈述,但在中国告虚假陈述有一个前置条件,即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受到了行政处罚,否则法院无法受理,所以我们目前还在等待江苏证监局的调查结果。我们对结果充满信心,欢迎更多的投资者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