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信息发布网 > 科技 >

购物款已退3万多 剩余的在处理中

导读: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吕高见

安阳内黄郭先生6岁孩子乐乐(化名),偷记妈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吕高见

安阳内黄郭先生6岁孩子乐乐(化名),偷记妈妈支付密码,趁其不注意,用手机在京东商城上网购4万多元商品,其中包括很多游乐园设备,俨然一个大的“游乐场”。(大河报7月16日AI·05版报道)

7月17日上午,记者从郭先生处获悉,目前已退3万多元,剩余的商品货款正在处理中。

已退款3万多元,剩余正在处理中

《6岁男童4万多元清空妈妈的购物车》新闻,经大河报·大河客户端独家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记者注意到,截至7月17日晚,该新闻仅大河客户端流量就达2万多。大河报官方微博阅读量已达到191万,转发近5000次,数百人点赞和评论。

7月17日,新华社转发此稿,半天不到,阅读量就达到了10万+。

在众多评论中,也有部分网友猜测,郭先生是啥职业一个月挣2万多元。7月17日,郭先生称,他目前在北京做IT行业,工作七八年了。“在北京,这点工资还算高?”

“对于网上质疑说炒作,你怎么认为?”记者问。

对此,郭先生坦言,新闻刊发后,很多记者联系到了他,他不想再接受媒体采访了,真没想到会给他全家带来那么大压力。

郭先生说,大家说炒作,他不想回应,因为部分网友也不理性,本身就是一个正常的买货退货,只不过金额多了一点,是孩子误操作而已,持续针对这件事情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占用社会公共资源。

“已退3万多元,剩余正在处理中。”郭先生告诉记者,因为部分商品涉及第三方平台,所以退款会延缓一点。

“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记者搜索发现,最近几年,关于“熊孩子”的新闻不绝于耳,层出不穷,年龄也不尽相同,全国各地都有,有些甚至是骇人听闻。

前几天,大河报曾报道了开封市祥符区郭庄乡村民张大哥,其17岁的儿子被人诱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名为“某彩网”的APP手机软件玩博,在10多天内,竟然输掉张大哥两年多的存款13万余元。

广东清远一15岁少年打赏主播,一个月竟然花掉26万元父母血汗钱。

不仅网络上“熊孩子”频频惹事,生活中也时有发生。

近日,郑州一小区惊现高空抛物,掉下两个灭火器。随后经过物业排查,灭火器是一租户家的13岁男孩从16楼扔下的。

因为嫌楼外施工声音太吵,妨碍自己看动画片。一气之下,家住8楼的10岁男孩,用小刀割断了楼外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绳……

深圳龙岗4名“熊孩子”拿着石块在小区里,整整刮花54辆车……

对此,有专家分析,“熊孩子”不知道底线在哪儿。

据了解,去年5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现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访者指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69.5%的受访者归因于父母没原则的宽纵和溺爱。

当“熊孩子”犯错时,88.5%的受访者反对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83.3%的受访者强调对孩子的不当言行要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

暑假怎样管好“熊孩子”,这些方法很重要

家有“熊孩子”到底该注意些啥?又该如何管理?

对此,有教育方面的资深专家表示,对于孩子来说,不管做什么,作为家长,最好的方式是要多一点陪伴。

美国著名育儿专家西尔斯博士也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无可取代。所以说,孩子“熊”与不“熊”,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引导和教育。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情感导师端子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心而论,不只是孩子,网络对成人的诱惑力也是巨大的。要怎么应对这些诱惑?大家会发现,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更容易痴迷网络消费,或者内心匮乏,缺少爱的滋养,没有情感支撑的孩子更容易迷上直播等无谓的消费,孩子这些行为是在满足对爱、认同、归属、关注的渴求,这恰恰是很多父母在教育中疏于关注的。每一个“熊孩子”闯出的祸端也同时是一个机会,让家长真正注意到孩子,而不仅仅关注他的学习成绩。

“教育更是家庭、学校、社会合力的结果。”端子说,所以,社会对网络的监管也必须加强,一些APP、直播平台要限定登录年龄,只有每个环节都重视起来,才能少一些“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