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3月1日讯一首出自一线战“疫”医生的《满江红·武汉战“疫”》不久前在网上爆红。文笔流畅,浓情深意的诗词背后,是一位怎样的医者?直到近距离接触,才理解将医学的严谨理智与文学的感性睿智结合在一起是种什么状态。
菅向东是山东省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暨齐鲁医院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副队长、齐鲁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因抗击新冠肺炎随队来汉已经22天。2月29日上午10时,长江网记者拨通菅向东的电话时,他正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临时分配给他的主任办公室紧张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医院、驻地两点一线,每4天一次24小时班,他的声音却不显疲态,利落而洪亮。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菅向东脑子里最深刻的观点是:挽救生命是第一位。
2月7日,菅向东随医疗队抵汉,这批医疗队整体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两个重症病区,共有74名重症患者。菅向东负责其中一个病区,37名重症患者。
对新冠肺炎他有一些独到见解,30年从事急救医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他及其团队成功治愈2500多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菅向东团队通过观察新冠肺炎患者病理生理变化,发现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与百草枯中毒导致的肺损害在病理生理改变上有相似之处,二者最终都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于是,他考虑是否可以借鉴百草枯肺的某些救治经验,阻遏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程进展,挽救患者生命。
“我认为,新冠病毒与SARS、禽流感等类似,但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更强。病毒引起免疫损伤后,继发细胞因子风暴,造成人体器官的损伤。”他认为,只有充分认识新冠病毒的病理生理机制,才能有的放矢,科学施治。但临床医学的特点,是每个病人病情都不一样,尤其他所管理的病区,全是高龄且重症患者,治疗方法要创新,要敢于刻不容缓地上手段。
菅向东的治疗思路是,先给予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从源头上控制急危重症的启动因素,同时要抑制细胞因子风暴,阻断肺损害的恶性循环,目前这种有效的药物正在探索当中。再就是要积极的纠正缺氧,加强支持疗法,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在实际诊疗中,菅向东团队在国家基本治疗方案指导下,对住院的重症患者深入了解病史,并逐一进行认真的查体,完善辅助检查,进行集体会诊,制定符合每一个病人病情的治疗方案。
菅向东分管的病区,危重症患者没有一个去世,除两人继续上呼吸机外,其他的都已转危为安,危重症变重症,重症变轻症,已有多名患者出院,其他患者近期也将分批出院。说到这里,他表示很欣慰:“病区出现了空床,也没有危重病人转来,这说明‘床等人’状态开始出现了。”齐鲁医疗队负责的另外一个病区也有十多人治愈出院。
菅向东通过微信发给长江网记者一些战“疫”期间的照片。在照片中,有一张是戴着医帽和防护口罩,身上的衣服完全被汗水浸透。“无论何种方法,对于急危重症来讲,治愈病人、挽救生命才是硬道理。”菅向东说,他们的战“疫”,就是用汗水和辛劳,与病毒抢夺生命。(记者蔡爽 通讯员费剑春 曹英娟)
【编辑:胡慧 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