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田晓航) 小病夺命成历史,长命百岁不稀奇。7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长到77岁,翻了一倍还多。
81岁的退休教师陈志祥在陕西西安长大。记忆里,小时候一年到头吃不上肉。疫病流行的时候,一旦染上,基本没得治。“那时候缺吃少穿,更谈不上什么医疗保障,很多人三四十岁就离世了,能活到60岁,就算是高寿了。”
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1949年35岁,1957年57岁,1981年68岁,2018年77岁——人均预期寿命节节攀升,见证了中国人从饥寒交迫到物质丰富、从缺医少药到病有可医的“华丽转身”——
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2018年达到28228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9.2倍。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吃得也更丰富、更营养、更健康。各季各地的新鲜果蔬、珍馐佳肴,分分钟摆上餐桌。
天花被彻底消灭,疟疾不再有本地感染病例,碘缺乏病等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基本医疗保障网实现全覆盖……
“我妹妹因为腹泻脱水,3岁就没了,她要是生在现在该多好呀!”陈志祥感慨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到健康中国行动的开展,“长寿”的内涵不断升华。2016年中国人均健康预期寿命达到68.7岁,首次超过美国。人们不但要活得长,更要活得健康。
“现在65岁以上老人每年可以免费体检,有啥病都能及时发现和治疗。而且知道养生的人越来越多了。”山东省单县终兴镇时寨村86岁的老人时克存说,“村上像我这个岁数的不稀罕,有些还活到了100多岁,我们单县都评上‘长寿之乡’了!”
长命百岁,福寿安康,延年益寿……几千年来中国人心中的美好愿望,如今正变为现实。
70年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
2019-08-22 18:20:1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陈炜伟)国家统计局22日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身体素质日益改善。1949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7岁。
70年来,我国人口总量平稳增长,人口素质显著提升。报告指出,我国总人口由1949年的5.4亿人发展到2018年的近14亿人,年均增长率约为1.4%,庞大的人口总量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随着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成为长期趋势,人口红利因素逐渐减弱,而由人口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提升带来的“人才红利”,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报告分析,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仍具潜力。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达到峰值9.22亿人,之后总量进入减少阶段,2018年为8.97亿人,仍保持近9亿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绝对量依然庞大。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知识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刚刚超过8年提高到2018年的10.63年。此外,文盲人口的占比明显下降。粗文盲率由1982年的22.8%降到了2018年的4.9%。
报告也指出,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0至14岁人口占比降至16.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将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减弱人口红利,持续影响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和经济潜在增长率,是进入新时代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风险和挑战。
原标题:7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翻了一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