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毛泽东主席曾满怀豪情地向世界宣示:“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60年后,事实证明了中国的发展,中国业已挺立国际舞台,令亿万国人自豪。
60年前的中国,满目疮痍;60年后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排行第三。
这里,我们谨撷取众多成就中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从百姓近距离的视角,以百姓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实地向大家展现新中国成立60年来百姓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更多】
衣:从“缝缝补补又三年”到“多品牌竞争”
从黑白灰蓝到五颜六色,从粗布褂中山装到蝙蝠衫喇叭裤再到“多色彩多款式混搭”,从崇尚洋服到回归民族……60年间,中国服装业跨过保守、刻板、停滞与盲从,迈向创新、变化、发展和自主:
——企业数量、从业人数、产品产量极大增长,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末,我国纺织业企业法人达8.7万个,就业人员790.7万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企业法人5.2万个,就业人员504万人,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企业法人2.4万个,就业人员288.1万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当年全国纱产量达2148.9万吨,比上年增长3.9%,布产量710亿米,比上年增长5.1%;而今年4月24日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
——服装店数量、购买方式和产品种类与企业数量和产品产量同步发展。通信业从业人员张女士口中的“小时候的衣服多是我妈给我做的”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服装商场、品牌专卖店、服装批发市场、服装服饰一条街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布大街小巷,从十几元的廉价货到上万元的高档品,国产服装服饰与GUESS、GUCCI、ANNA SUI等国际品牌同场竞技;除了去服装店买,年轻人更钟情在卖场“淘”,到“网店”选;古老的裁缝铺变身个性化的服装定制店,再次受到时尚男女的青睐。
——纺织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产品出口大幅增加。立领、盘扣、吉祥纹样、剪纸等中国元素随丝绸、旗袍一道走出国门,并影响着国际时尚业;资料显示,2007年,纺织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12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9%,占全国GDP的3.3%,纺织工业约3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首位,2007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75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18.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4%,占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30%。
——地方重视,国家扶植。大连国际服装节、江苏国际服装节、上海国际服装节、北京大红门国际服装节、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中国西部服装服饰艺术节、中国服装博览会、中国纺织品服装博览会……一个个冠以“中国”、“国际”的服装节、服装博览会遍布大江南北;而新近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则为中国纺织工业的稳定发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自主知名品牌企业培育提供了政策保证。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亓老师感慨地说:“60年的变化太多了,就拿我现在带的学生来说,差不多人人都有手机,家家都有电脑都能上网,穿着上面,衣服只能是校服,那就在鞋上做文章,穿得五花八门的,基本人人都有耐克。再说那次45周年校庆,学校放老照片,一个年轻老师看了惊讶地说‘那时穿的衣服怎么都那样’,我就说‘当年就是那样啊!你们现在多幸福啊,我毕业的时候还用布票呢’。现在服装发展真是太快了,人们的穿着变化太大了!”亓老师笑着说,“等我到40岁的时候衣服才开始花花绿绿起来,可我也人到中年没法穿了,现在想想,年轻的时候还真是有点儿白过了。”【更多】
60年代末“中山装”
70年代末“的确良”
80年代贴身健美裤
21世纪混搭风流行
食:从“吃饱就好”到“科学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60年来,这个“天”让百姓绞尽了脑汁——过去是品种少,数量少,得想方设法地解决“肚子问题”;现在则是品牌多,品种全,须尽力达到“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科学吃出健康”的目标。
提起这个令人绞尽脑汁的“食”,几乎每一个受访者都说得头头是道:
王小姐 北外研究生 25岁
“以前,大家都追求大鱼大肉,现在大家意识到要健康饮食,要多吃绿色食品,要合理膳食、素搭配,米饭都不认为吃精米是最好的,而是吃粗粮最好。”
谢奶奶 山东济宁人 67岁
“我小时候别说是零食了,也就将就吃饱饭,过年的时候才能换点花生瓜子吃,现在不同,生活水平提高了,连瓜子都有这么多种,以后肯定还有更多新品种。”
李先生 来京旅游 32岁
“我们以前一到冬天老吃土豆!只有土豆吃!你知道酸菜是咋发明的?就是为了好储存、到了冬天吃的。现在好了,交通发达了,全国各地的新鲜蔬菜很快就能运到家门口了,而且我自己家也有蔬菜大棚,我们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了。”
刘先生 河北邯郸人 菜市场售货员 43岁
“现在的蔬菜、水果根本不分时节,土豆、白菜这些菜,15年前到冬天都上百斤的买,冬天也只有土豆、白菜、豆角这些菜,如今连夏天都有大白菜,还有好多种类,普通的白菜都卖不动了,都争着抢着买有机白菜和高山娃娃菜,有机蔬菜更受欢迎。”
……
百姓主观感受的背后是客观数据的支撑。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和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分别显示:
——截至2004年末,中国副食品加工业法人达7.4万个,就业人员313万人;食品制造业法人3.2万个,就业人员170万人;饮料制造业法人2.7万个,就业人员127.6万人。
——2008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6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增加139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3万公顷,增加13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2850万吨,比上年增加2690万吨,增产5.4%;油料产量2950万吨,增产14.8%;糖料产量13000万吨,增产6.7%;茶叶产量124万吨,增产6.4%;全年肉类总产量7269万吨,比上年增长5.9%;牛奶产量3651万吨,增长3.6%;禽蛋产量2638万吨,增长4.3%;全年水产品产量4895万吨,增长3.1%。
而这些傲人的数字则源自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对百姓“菜篮子”的重视:
2008年,“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5955亿元,比上年增加1637亿元,增长37.9%,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达1030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三次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价幅度超过20%。实施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生猪、油料、奶业发展。这些政策措施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