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信息发布网 > 科技 >

复旦教授谈上海自贸区:不会取代香港

导读:

  华西都市报记者对话复旦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孙立坚,揭秘自贸区

  华西都市报:今日,上海

  华西都市报记者对话复旦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孙立坚,揭秘自贸区

  华西都市报:今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说,自贸区借鉴了国际自由贸易园区的先进经验,并以投资管理体制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和金融制度改革为核心任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特殊经济区域范畴,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点。

  今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在未来,它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引领中国开放型经济“第二季”。

  从方案的酝酿到今日的挂牌,自贸区有着哪些精彩故事?经历了哪些曲折?其成立对四川有着怎样的机遇?就此,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了长期致力于自贸区研究的专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孙立坚教授。

  A

  美欧有大动作不得不搞自贸区

  华西都市报:自贸区一路走来,经历了哪些曲折?

  孙立坚:成立自贸区的想法从1997年就有,最开始对自贸区的定位是不希望我们的贸易受到东亚危机的影响。当时是希望依靠政策红利,让出口企业成本降下来,有价格竞争力,能把东西输出去。正当要着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1999年美国的IT泡沫崩溃了,你再怎么出口人家不要你的东西了。这样一来,搞自贸区就没有意义了。后来,我国加入了WTO,我们的企业可以享受到优惠待遇,很多企业拓展到海外,把东西卖掉,以致我们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超过了日本。

  华西都市报:那为什么时隔十几年之后又提出要成立自贸区?

  孙立坚:还是因为经济出现了问题,2008年四万亿的财政政策和十万亿银行贷款支持,这种投资方式后遗症很大,造成产能过剩。靠政府来推动投资的模式,逼得今天要走一条新路,所以要建自由区。

  第二个原因是美国有行动,今年6月召开的伦敦八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美欧正式宣布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的谈判,美国的目的是要把美欧两大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税降至零,覆盖世界贸易量的三分之一。如果顺利谈成,很大程度上会改变世界贸易规则、标准和格局。既然美国不跟我们玩,那我们得自己搞一个不输给他们的自贸区。

  此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要求突破传统自由贸易协定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其中有关农产品完全零关税、劳工标准、对国有企业的限制等,让中方难以接受。为此,目前建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为中国扩大开放度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也有助于未来中国加入TPP的谈判。

  还有一个原因,中国要解决国进民退的问题,就是今天钱荒钱多并存的问题,大多数民营企业不干正事了,都在干虚拟经济,那样不行,而要给民营企业寻找一条活路,就通过自贸区给民营企业一个进场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提出成立自贸区的理由。

  B

  它是大脑中枢不是拿来抢地的

  华西都市报:选择在上海建立自贸区的理由是什么?

  孙立坚:成立自贸区的思路是1997年上海提出来的,上海有了一个初步的思路。很多跨国银行在上海,在上海搞自贸区,服务贸易,投资和金融,当然有最明显的优势。自贸区需要靠知识、靠专利、靠金融、靠投资来达到新的增长点。

  华西都市报:为何把自贸区圈定在28.7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孙立坚:这个区域正好有三港三区,现成的资源在这里。如果大刀阔斧地改造旧城来搞自贸区,成本太高了。

  当然,28.78平方公里,弹丸之地,大家进自贸区不是抢地的,安排两个人进去注册就行了,将来这里是一个总部经济的概念。所以说自贸区是一个指挥部,相当于大脑中枢。

  华西都市报:为什么说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意义不亚于深圳特区的成立和上海浦东新区的成立?

  孙立坚:当初的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和现在的上海自贸区有共同的特点,放权让市场作为主体来打造财富。当初深圳、上海用这样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上海自贸区潜在的意义和当年的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是一样的。

  C

  李嘉诚别担心,上海不会取代香港

  华西都市报:自贸区成立非常低调,这是为何?

  孙立坚:上海自贸区面对的不是一块现成的蛋糕。对上海来说,任务就是去探索一条别人从来没有走过的道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万一这个螃蟹有毒,吃死掉的可能都有。上海是在冒险,目的是为了争取转型成功,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国。所以说上海政府感到责任重大,高调不起来。

  华西都市报:也有人担心说,上海搞了自贸区,会对香港产生很大的冲击。

  孙立坚:从短期来说,我认为对香港的冲击是有限的,尽管李嘉诚也有这样的担忧。今天上海做的服务贸易,高水准的投资,毕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且,今后的很多业务,上海应该和香港合作完成,要达到1+1〉2的效果。

  我们向香港学什么呢?举个例子,外资企业的前台会有一位漂亮的小姐,你进去之后微笑着问你:“先生您找谁?”后来民营企业发现,原来这是一种企业文化,那么民营企业也学着这样做。所以说,上海慢慢地把香港的活儿接过来,香港就应该考虑转型了,很多香港企业家很担心,我们能够转到哪里去?我说当然好转,上海主要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但是香港可以专门为富人服务,打造金融理财产品,做财富管理。这样一来,上海和香港就形成了互补。如果上海做好支付清算业务,香港做好财富管理业务,这两者加起来,就具备了人民币的完整功能,将来人家就喜欢用人民币了,人民币的地位自然也就上来了。

  D

  妙解自贸区

  若说上海做的是芝士蛋糕天津就应该做巧克力蛋糕

  华西都市报:企业进入自贸区有什么条件限制呢?

  孙立坚:现在的条件限制实际上就是看企业的业态,你的业态如果还是传统的制造业,那是进不去的。如果你的业务是做服务贸易,是做能够解决高水平的劳工标准和环保标准的,这种业态自然有优先进入权。

  华西都市报:自贸区改革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

  孙立坚:核心是转型二字。不是靠制造货物来增加业务量,而是靠服务,靠高水平的投资来赚钱,如果这样的赚钱模式找到了,那就说明转型是成功的。如果这些业务做不起来,还是要靠货物出口赚钱,那就说明转型没有找对路子。

  华西都市报:上海自贸区什么时候可以实现复制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