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信息发布网 > 科技 >

大湾区如何乘风破浪开新局?粤港澳三地代表委员“云访谈”

导读:

为更好地解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汇集各方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南方日报联合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

为更好地解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汇集各方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南方日报联合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澳门日报,共同开设“粤港澳媒体观察室”,邀请三地代表委员“云访谈”,围绕两会有关议程,共话大湾区发展。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连续第五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令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振奋不已。

从2017年的“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到2021年“扎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三地携手,推动大湾区规划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何进一步发挥三地优势,又如何直面问题和挑战,乘风破浪开新局?三地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大湾区如何乘风破浪开新局?粤港澳三地代表委员“云访谈”

打通体制机制,推动协同创新

“十四五”刚开局,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合并,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迎来多个利好。

“粤港澳大湾区内含香港、广州、深圳、澳门等多个金融能级强大的核心城市,集中了城市群、实体与金融、在岸与离岸、传统与新兴金融的组合优势,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打下坚实基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说,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全球金融多中心化发展趋势的主动选择。

他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成立金融专责小组,协调解决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并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提升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同等地位,推动金融资源向国际金融枢纽倾斜,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金融“单一通行证”机制以及“新股通”“保险通”“碳市通”互联互通安排等改革创新。

珠江入海口,港珠澳大桥如“巨龙”飞跃伶仃洋,联通香港、澳门和珠海三地。

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说,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粤港澳三地团队携手,发挥了巨大作用。“政府工作报告再度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新基建等领域持续推动三地合作,协同创新。”

苏权科说,国内传统基建规模以数百万亿元计,通过新基建提高其运维水平,即使实现降本增效1个点,也是万亿级的规模,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创新是第一动力。香港和澳门的工作团队在质量管理、技术创新、金融运作等方面有很好的优势。”他建议推动粤港澳创新协同,以新基建赋能大湾区建设。

在珠三角各地,中国科学院布局了东莞散裂中子源、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等多个大科学装置。这种与顶尖科创机构的强强联手,在粤港澳大湾区已成常态。

“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就要在前沿科技和尖端技术领域,起到培养和孵化创新科技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建议,设立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的定向资助项目,给予大型科学装置在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政策及资金支持,以支撑大型科研装置顺利搭建和运行,为上下游领域内研究机构、企业提供共享。

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刘若鹏建议,在新兴的科学领域加大博士人才培养,尤其是允许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博士人才,并以产业平台为基础形成一套完整的科教体系,以满足国家不断提升的人才需求。

从根源上解决“反中乱港”分子问题,促进香港融入大湾区

如何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则是港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本次大会将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6个报告、审查“十四五”规划,还将审议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等议案。

对此,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表示,这将从根源上解决“反中乱港”分子阻碍特区融入大湾区问题,促进香港更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孟丽红认为,让香港尽快融入大湾区发展,一是必须加大疫情防控力度,有效控制疫情;二是在港加大疫苗的宣传和接种力度;三是加快两地通关;四是尽快填补香港制度漏洞,从根源上解决“反中乱港”分子阻碍特区政府推进香港融入大湾区相关工作的问题。“只有做好以上工作,加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才能更快实现香港经济全面复苏。”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表示,加强港深合作,是香港深入融合大湾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华尔街和硅谷的结合,就是港深最好的结合机制。”他表示,香港在大湾区的定位里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不仅可以通过港深合作发挥金融优势,还可担当内循环和外循环协同发展的“枢纽”。

蔡冠深还指出,不仅香港工商界,年轻人也要抓住机遇,争取从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青年创业、生活、教育等各个方面融入大湾区建设。但他同时提醒,除了加强两地交流外,相关政策也要跟上。“要让年轻人有幸福感,他们才会更主动地融入大湾区发展。”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九龙东区各界联会常务副会长杨莉珊说,报告有三点让她印象深刻:一是今年6%以上的经济增速目标;二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这个任务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科技创新目标高度一致,可以预见未来国家将倾斜更大一部分资源和人才参与到高精尖技术研发,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更新;三是对港澳台发展工作、农村城市发展差距等突出问题作出了更积极回应。

她建议,内地各省市向香港倾斜更多招生、创业机会,让拥有国际视野与高水平教育水平的香港人才进入内地施展才华与抱负,“这既是缓解香港社会压力的利好办法,也是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增进广大市民正确认知祖国、加大与内地交流的有力措施。”

借助大湾区优势,推动澳门经济多元化

澳区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特区立法议员何润生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他表示,将持续把握好自身作为桥梁的角色和作用,凝聚双向共识,积极建言献策,支持、推动和帮助澳门发挥好国家给予的“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发展定位,借助大湾区的产学研推动澳门经济复苏,鼓励澳门青少年前往内地发展,以促进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和爱国爱澳的核心价值薪火相传,为澳门居民的乐业安居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