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3日电 虽然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明显控制,但全球Covid-19病例仍在激增,各国医护人员和科研团队都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场敌暗我明的战争。截至2020年4月22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已发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相关文章近80篇,其中11篇文章来自中国团队。自疫情初期,中国科研和医护人员便积极发声,与全球共享新冠病毒数据、临床病例及研究进展。NEJM也迅速启动了重大公卫事件快速审稿流程,刊发的相关论文全部免费开放,帮助全球医务人员迅速获得最高质量的研究信息和科学数据。
在全球医务工作者通力协作抗击疫情的背景下,2020年4月22日晚(美国东部时间4月22日早),以“抗击Covid-19疫情——临床研究和实践”为主题,《NEJM医学前沿》主办、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协办线上研讨会,邀请13位来自中美抗疫一线的临床专家、科研人员和NEJM(NEJM)主编团队“云聚首”。此次研讨会对Covid-19药物临床试验、疫苗抗体研发、重症患者管理和公共卫生措施四个领域进行了深度探讨及中美对比。会议以实时直播形式对全球观众免费开放。
NEJM主编埃里克•鲁宾(Eric Rubin)博士对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作出的贡献表达了诚挚感谢及敬意。他表示,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抗疫经验,中国疫情已经成功控制,但由于对新疾病的认识不足,全球抗疫前景仍然未知。因此,了解中国以及全球正在开展的一线临床研究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未来一年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NEJM副主编,《NEJM医学前沿》执行主编肖瑞平教授肯定了疫情期间中国学者在NEJM所发表科研文章的重量及学术价值。这些文献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NEJM医学前沿》作为学术桥梁,有幸参与科研抗疫一线,为国内学者及时翻译并输送专业权威的数据和信息,助力临床科研工作者攻坚。
在药物及疫苗研发分享环节中,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介绍了由其牵头开展的全球首个Covid-19随机对照药物临床试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其结果于3月中旬发表于NEJM。曹彬等发现,在COVID-19重症患者中,与常规治疗相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未能改善患者临床病情这一主要终点,也未能降低病毒载量或病毒阳性时间。然而,本研究仍有许多重要价值。比如,作者发现洛匹那韦联合利托那韦治疗组的死亡人数略少,且患者发病12天内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获益趋势更为明显,这也为今后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参考价值。曹彬团队用实际行动说明了在疫情期间快速启动高质量的随机临床试验是可能的,即使在武汉这样疫情暴发的艰难环境中也是如此。
接种疫苗是人类根治Covid-19的终极解决方案。在这方面,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团队独辟蹊径,走在了全球新冠病毒抗体和疫苗研究的前列。他们首先采用SARS-CoV-2进入细胞的关键蛋白刺突蛋白作为“诱饵”,从Covid-19康复患者血清中“捕获”了可能具有抗病毒能力的中和抗体。经过提纯、筛选和三维结构分析等过程,张林琦团队找到了能与病毒刺突蛋白紧密结合的中和抗体,并揭示了其抗病毒的机制。基于这一成果,他们对SARS-CoV-2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区进行结构改造和优化,并采用腺病毒或mRNA作为疫苗构建方式,在小型哺乳动物中已经取得了较好免疫结果,中和抗体滴度可高达1000,-10,000。
在临床重症患者管理经验分享环节中,会议主持人、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副首席医疗事务官安杨(Young Ahn)向两位嘉宾提出了一个假设的重症Covid-19病例:一位五十岁男性,呼吸困难,感染新冠病毒一周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心动过速,需要输氧。作为病例讨论嘉宾,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主任杜斌教授和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Lorenzo Berra针对这类患者探讨了治疗方法。两位专家一致认为应对休克患者尽早实行插管,并采取俯卧位来改善通气。杜教授还强调使用快速输液等ICU的传统手段,不主张给患者使用抗病毒药。因为目前抗病毒药物对治疗新冠病毒仍缺乏证据,这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刚刚发布的指南一致。Berra还设计并参与了研究一氧化氮气体对于Covid-19抗病毒作用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他的这一灵感来自2003年SARS疫情期间尝试这一方案的中国医疗团队。
在城市疫情防控经验分享中,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对大型城市初期管控三阶段进行了分析总结。根据每个城市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防控模式也是依次递进,归纳为:Slow Down, Shut Down, Lock Down(控速,停摆,封城)。正是由于武汉采用了最严格的防控模式:Lock Down(封城),使得疫情扩散到其他城市的时间平均延迟了2.91天。在疫情初期,中国其他城市的防控策略是就控制病毒传播速度,对所有疑似病例进行检测,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追踪并隔离两周,对所有确诊病例收入医院统一治疗。
北京协和医学院王辰院士团队成员陈思邈教授分享了方舱医院在中国抗疫中的积极作用及对其他国家的借鉴价值。她指出,方舱医院有三个主要特性和五大功能。三个特性包括施工速度快,收治规模大和成本低。五大功能包括隔离、分流、基本医疗服务、病情监测和转诊以及基本生活、社交需求。2020年2月,方舱的建造和使用成为武汉疫情防控中快速、大规模集中隔离和护理的重要举措。现阶段美国轻度至中度患者主要采取家庭隔离的措施。据王辰团队介绍,与家庭隔离相比,如果美国设立方舱医院按武汉收治水平,每10,000人可容纳10张病床,由此在未来两个月内减少81%的美国感染率。因此,如能实现快速检测,通过在方舱医院而非居家隔离轻度至中度患者,美国可以避免数百万例感染。
正在抗疫一线的美国纽约市健康与心理卫生局高级分析师麦哈莉•蕾(Madhury Ray)最后分享了纽约市的相关数据。截止到4月22日,纽约市确诊Covid-19病例为134,874,其中35,746入院收治病例,9,562 确诊死亡病例,另还有4,865疑似死亡病例。确诊病例数虽有放缓趋势,但纽约市仍处在最困难的时刻。麦哈莉•蕾认为,此次疫情危机来自于对病毒认知不足,互联网时代误导信息发酵以及病床、医用设备和医护人员配置不足等多方面问题。但是,她指出,也应意识到在应对疫情过程中,高效创新,中美医护人员通力协作,以及纽约市强大的医疗体系后盾,都增强了我们战胜疫情的机会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