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联储证券:A股并购市场有望在2021年开启触底反弹之路
2020年,IPO与并购重组的“跷跷板”效应彰显得淋漓尽致:IPO募资规模创下2011年以来的最高值,并购市场则连续5年下滑跌落低谷。展望2021年,联储证券并购业务部认为,A股并购市场有望开启触底反弹之路,有较高并购整合能力尤其近年股价涨幅较高的行业龙头企业、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成为新一轮并购市场反弹后的优先受益者,“A吃A”现象将频繁出现。
2020年A股并购市场步入冰河期
2020年,在注册制的稳步推进下,A股IPO数量和融资规模双双创下近年来新高,IPO成为优质资产的优选通道,次优但体量较大的资产也陆续从并购市场转投IPO。因此,优质资产供给端的日益匮乏导致并购市场,尤其是重大资产收购愈加冷清,一连串的冰冷数字昭示着并购市场步入了冰河期。
一、重大资产收购连续五年下滑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主动发起的重大资产收购活跃度不断下降。经统计,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主动发起的重大资产收购累计117单,同比减少22.52%,已是第五年下滑。从交易规模看,其中48单未披露交易金额,已披露交易金额的69单重大资产收购合计交易金额为1881.6亿元,亦是第五年下滑。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新发起的重大资产收购交易总金额,仅是并购巅峰之年2015年和2016年的一个“零头”。联储证券并购业务部表示,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注册制大背景下,企业上市热情在短期内进一步激发,优质并购标的稀缺性问题愈发加剧,优质资产的供给显著不足;其次,证监会近年严控“忽悠式”重组和跨界并购,严管“三高”交易,使得投机性并购锐减;第三,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很多上市公司及大股东爆发流动性危机,导致他们陷入疲于还债、苦力经营的状态中,无心也无力进一步通过外延式并购扩大主业,而自身情况较为稳定的上市公司也出于求稳心态更加谨慎地对待并购;第四,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波动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对部分上市公司的跨境并购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交易金额超20亿元的项目数量遭遇“滑铁卢”
2020年,平均每单重大资产收购交易金额为27.2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3.7%。交易金额超过20亿元的重大资产收购数量为22单,同比下降54.17%,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交易仅5单,同比减少70.59%,显示注册制下优质并购标的匮乏进一步加剧。
三、重组审核通过率创史上最低
2020年,共有87单并购重组申请上会,同比下降约30%,连续5年下滑;审核通过率为82.76%,创下历史新低。下表为2015-2020年A股重大资产重组审核情况: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在2020年15单重组被否案例中,被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标的资产质量问题、业绩预测合理性、定价公允性以及交易对上市公司后续的影响等。对2020年重组审核通过率创新低这一现象,联储证券并购业务部认为,这并不完全是监管风向收紧的信号,更主要是优质并购资产已出现枯竭的直接体现。随着注册制的平稳推进,优质资产更加倾向于IPO,选择通过重组实现证券化的资产大多不能满足IPO要求,或多或少在某些重要方面存在瑕疵,2020年审核被否的案例也主要集中在标的资产核心竞争力与持续盈利能力等根本问题。
A股并购市场趋于理性
近两年来,不仅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本身更加理性,标的资产评估溢价率连续下降,而且收购行为导致的二级市场反应也日趋平淡,股价涨幅均显著下滑。
经统计,剔除已宣告失败的重大资产收购交易,2020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收购交易的平均评估溢价率为189%,同比减少20%,已连续三年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数项溢价率超过10倍的并购交易以失败告终,显示监管层依旧高度关注上市公司的高溢价收购,尤其是高溢价收购导致的高商誉问题依旧被监管层纳入严格控制。
一、产业并购成为主流
2020年,剔除已宣告失败的重大资产收购案例,正在实施和已成功(包括发审委通过及过户完成,下同)的重大资产收购合计82单。从交易目的划分,产业整合为57单,占比69.51%(2019年为73.74%),意味着以产业整合为目的的重大资产收购连续两年占比约七成。
产业并购深入人心的同时,跨界并购却进入低谷期。在2020年正在实施和已成功的82单重大资产收购中,属于跨界重大资产收购的交易数量为19单,占比23.17%,与2019年基本持平,但是交易金额几乎腰斩。前述19单跨界的重大资产收购对应交易金额为211.55亿元,同比下降48.75%。
进一步统计显示,2020年失败的跨界重大资产收购多达15单,而2020年成功的跨界并购仅为5单,这也意味跨界重大资产收购失败率高达75%,失败的原因除了交易双方就关键条款协商不一致、市场环境变化、股东大会未通过等显性因素,部分跨界收购失败还来自于监管压力。
近年,监管层一方面重拳对上市公司跨界并购、“三高”交易及时严控,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上市公司去做产业并购,并在审批环节给予一定的倾斜。以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为例,该交易为闻泰科技带来237亿元巨额商誉但没有业绩承诺,交易完成后闻泰科技债务负担陡增,商誉是净资产的5倍多,然而此次交易仅用约3个月时间便取得证监会的有条件通过。该交易之所以会获得各方支持,主要是闻泰科技通过本次交易成功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并打通产业链核心环节,从而实现主要元器件的自主可控,对于填补我国在该领域内的高端芯片及器件的技术空白有着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