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信息发布网 > 手机 > 行情 >

【金融头条】谁过审,谁撤回?再融资市场新风向

导读:

(原标题:【金融头条】谁过审,谁撤回?再融资市场新风向)

再融

(原标题:【金融头条】谁过审,谁撤回?再融资市场新风向)

再融资市场正暗流涌动。

“最近,我们明显感觉到上市公司再融资意愿有所提升。”国金证券投行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尤其是部分主板龙头公司、绩优公司以及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创板、创业板公司,正在考虑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及时借助政策回暖趋势推出再融资计划。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首次公开募股)、再融资监管安排。在此后的两个月里,沪深交易所无新增受理的再融资。尽管监管从当年的11月恢复受理再融资,但从受理企业数量和市场意愿来看,A股再融资市场的活跃度降至冰点。

但是目前,情况确实在好转。自2024年10月以来,A股再融资市场尤其是定增市场,回暖明显。今年1月—9月,A股市场每月平均新发增发预案的公司数量为17.89家。10月份,有33家公司新发布增发预案,创年内新高。截至11月21日,11月发布增发预案的公司数量已达到33家。

此外,再融资审核端的变化,亦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一半是火焰,另一半是海水。在A股再融资回暖之际,上市公司选择主动撤回再融资事项仍时有发生。11月,包括滨海能源、通润装备等8家再融资审核排队企业撤回了再融资申请。

一位华东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观察发现,目前再融资被适度放松。从监管导向来看,监管鼓励包括带有“硬科技”属性等类型的企业进行再融资。

再融资回暖

2023年8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 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明确了当前再融资监管的总体要求。11月8日,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了优化再融资监管安排的具体措施并答记者问。上述再融资新政,向外传递出对上市公司再融资从严监管的信号。

从整体来看,2024年,A股股权融资无论在上市公司数量方面还是在总额方面看,都降幅明显。

根据Wind数据,截至11月21日,2024年 A股股权融资总额为2709.05亿元,同比下降74.18%;有271家上市公司在市场上成功融资,同比降幅为63.48%。

再融资同比降幅亦十分明显。2024年以来,有125家企业在A股市场成功实施增发,增发总额为1396.7亿元,同比下降58.05%;没有公司成功实施配股;只有一家公司发行优先股;有46家公司成功通过可转债融资,所获融资额为430.8亿元,同比下滑64.06%。

A股再融资正在转暖。

今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公开表示,将持续完善适应科创企业特点的制度体系,包括完善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再融资、股权激励、并购重组等配套制度,提升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一位中型券商投行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我们感觉再融资(限制)放开了很多。”

这一暖意主要反映在再融资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增发市场。仅11月14日一天,就有包括创力集团、丰乐种业、京基智农等5家公司发布定增预案。

11月13日,创力集团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该次定增股票的发行对象为实控人石良希实控的企业,即实控人全额认购了该次定增。

创力集团投资者关系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该公司启动定增计划,一方面是因为全市场再融资行情不是很好,目前监管对于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审核严格;另一方面,监管对于向特定对象的定增,包括向大股东、战略投资者的定增,审核会相对较为宽松。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监管也鼓励控股股东、实控人为了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通过定向增发向上市公司注资的行为。

经济观察报注意到,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如快可电子、长鸿高科等,增发预案采用了简易程序。

根据此前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再融资新政要求,监管为上市公司采用简易程序再融资留下窗口,这在资本市场通常被称为“简易程序定增”或“小额快速融资”。简易程序定增是相对于传统定增的一种快速、灵活的融资方式,其特点主要包括审批程序简化、发行效率提高。

不过,日丰股份董秘办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简易程序定增有使用限制,即额度要求在3亿元以下,特定发行对象不能是实控人,同时要求有具体的募投项目。该人士表示,目前监管鼓励大股东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除新发布预案上市公司数量增多外,在审核侧,A股再融资市场的暖意亦十分明显。

根据Wind数据,今年10月是再融资新增受理数量最高的一个月。对比此前,沪深交易所年内单月受理的再融资数量多不足10家。其中,沪深交易所在1月、4月共计受理了15家和13家,而2月和3月均仅有2家公司的再融资获受理。

10月以来,有23家企业的再融资申请获受理。按板块划分看,沪市主板有9家、深市主板有6家、科创板有5家、创业板有3家。在融资方式上,直真科技、胜美半导体等17家公司拟定增融资,福能股份等6家公司拟发行可转债。

就审核而言,根据Wind数据,截至11月21日,11月有24家公司公告再融资事项已通过交易所层面审核、提交注册或者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这一数量也创下年内新高。

对比此前,今年1月—10月,这一数量仅在2月和9月超过了4家,分别为5家和6家。

信雅达咨询创始人戎一昊告诉经济观察报,目前A股融资回暖的现象可以从两方面理解:首先,市场情绪的改善使得股价上涨,这增加了上市公司进行融资的意愿。因为融资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这种趋势可能反映了市场对长期股价走势的积极看法。其次,融资的成功与否依赖于具体的项目,由于项目审核较为严格,这表明上市公司对自身行业的未来再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持有信心。这不仅反映企业对经济好转的预期,也反映了其对自身经营能力的信心。

部分公司撤材料

在观察到A股再融资回暖的同时,戎一昊也关注上市公司融资的合理性。“上市公司实施融资需要注意避免过去几年直接融资导致的同质化产能过剩问题。”戎一昊说,在上市公司在进行再融资时,不应仅仅因为股价上涨就盲目融资,而应该深入了解行业和产业的状况,避免再次投资造成产能过剩,确保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以半导体和新能源上游材料行业为例,某新能源负极材料公司的产能是600吨/年,而最新年度实际销量仅为200吨,这种不平衡提示了产能过剩的风险。

上述华东大型券商投行人士称,监管对再融资的监管思路是重点扶优限劣,引导资源向优质上市公司集聚。

从再融资角度看,去年相关措施进一步落实了对频繁过度融资、“蹭热点跨界扩张”、大额前次募集资金闲置等情形的严格监管,引导上市公司理性实施再融资。

在再融资市场回暖之际,A股上市公司撤回再融资数量亦有所增加。

根据Wind数据,2024年以来,在沪深交易所受理的上市公司再融资申请中,有108家公司选择撤回申请,创下近两年新高。2022年、2023年,这一数量分别为65家、69家。不过,在2024年再融资获得交易所新受理的上市公司中,仅有19家选择撤回材料。

11月19日,滨海能源主动撤回了再融资申请。据披露,滨海能源该次发行对象为控股股东旭阳控股,发行价格为7.04元/股,预计募集资金4.69亿元,将全额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滨海能源表示,决定终止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是综合考虑当前市场环境,经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审慎分析后作出的决策。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滨海能源的净利润持续为负。

11月5日,宝丰能源向交易所申请撤回再融资材料。据披露,宝丰能源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进行发行募资,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100亿元,用于投资建设“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和配套40万吨/年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一期)”。

宝丰能源董秘办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该再融资项目有特殊的情景,再融资是后备方案。“当时我们计划拍下一个煤矿。该煤矿的拍卖价格较高,同时由于公司的内蒙古项目正在建厂,叠加因素导致我们需要大量资金。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迅速到位,加上当地短期内没有出让煤矿,我们就不用这么多钱了。”

该人士表示,公司一直在争取该再融资项目,“但可能实际上获批的难度确实较大,我们一直上报、修改方案,拖到现在。”

新风向

在A股再融资市场冰火交汇之时,究竟上市公司推出何种再融资,会受到市场和监管的认可呢?

上述国金证券投行负责人看好带有硬科技属性的企业在市场融资。该负责人表示,科创板在支持服务“硬科技”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良好的融资前景。“科创板改变了科创企业融资难的局面,已经成为中国硬科技企业加速发展的主阵地。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国家战略和经济转型需要而来的。

同时,经济观察报从投行人士处获悉,深交所向保荐机构下发的最新一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强调了“再融资募资投向主业”的多个工作要点。深交所明确提出,对于募投项目与现有主业在原材料、技术、客户等方面不具有直接协同性的,原则上认定为跨界投资。

经济观察报注意到,11月以来,有6家企业的再融资申请通过了沪深交易所审核,13家公司向证监会提交了注册。

2023年6月25日,凯赛生物披露定增预案,拟定向增发不超66亿元,引入招商局集团为间接股东,并签署业务合作协议,加速先进技术与优质场景的良性互补。

凯赛生物方面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该公司与招商局集团是在2023年见面并达成合作意向的。生物制造是招商局集团重点发展和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而招商局集团和凯赛是产业化落地的良好合作伙伴,凯赛生物的生物基新材料可以应用于招商局集团旗下港口、航运、物流、绿色建筑等多个实业板块。双方的合作是结合合成生物学产业的实际现状,经平等商谈后达成的合作。

该人士还表示,招商局集团下属成员单位长期关注该公司的发展,在IPO前就已经入股该公司,并且一直稳定持有。通过本次合作,该公司进一步加强了与招商局集团之间的股权和业务合作关系。

2024年下半年来,有多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积极开展再融资。比如主营业务为质谱仪自主研发的禾信仪器,对外发布了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该次交易,禾信仪器计划向吴明、上海堰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两名交易对方收购量羲技术控股权。

科创板公司晶丰明源也对外发布了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购买从事高性能模拟芯片及数模混合信号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的易冲科技100%股权。

政策层面,监管也在对外释放支持科创企业融资的信号。

10月11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6号—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试行)》(下称《指引》),旨在贯彻落实“科创板八条”要求,细化“轻资产、高研发投入”企业的认定标准,鼓励科创板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据了解,《指引》的发布,对“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特点企业的认定标准进行了细化,指标更加明确和可量化,企业可直接评估论证自身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进一步提高再融资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申万宏源研究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彭文玉判断,在政策支持下,科创板的再融资步伐有望加快,尤其是满足“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其融资用于补流或还债的比例也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