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信息发布网 > 科技 >

一个大学科技咖的“市场真经”——杭电科技咖陈科明的创业故事

导读:

一个大学科技咖的“市场真经”——杭电科技咖陈科明的创业故事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nb

一个大学科技咖的“市场真经”——杭电科技咖陈科明的创业故事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2017年12月15日10:39

一个大学科技咖的“市场真经”——杭电科技咖陈科明的创业故事【5】


“我们拥有很多客户,而且我们的产品都‘量身定制’的。在未来,只要点击进入灌区远程控制管理系统,轻点鼠标,放水阀门便会自动打开,水就会不断流进稻田或是进行喷洒了。”

在12月1日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节目中,杭电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陈科明侃侃而谈。这个年轻帅气的科技咖还有一个身份——一家高科技公司的总经理。

被卫视新闻节目聚焦,是因为他的“灌溉设备远程运维系统—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刚刚在科技部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中,决赛现场PK掉一家业内颇有影响力的“实战派公司”,获得大赛最高奖“金点子奖”,拿到10万元奖金,赢得现场评委一致好评。

“最大的收获还是来自现场评委的肯定,他们说来自高校的我,打破了他们曾经有的高校科研工作者曲高和寡不够务实的陈见。我对用自己科研成果转化经营公司、助力中小制造型企业设备进行产品智能化升级的道路更自信了。”陈科明告诉记者。

科研工作者跑了半年市场,为什么?

陈科明可谓代表了新时期高校教师的新趋势。他们热爱教学、关注技术成果转化,有的还用自身技术优势开了公司。看了陈科明身上“总经理”“杭电宁波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的头衔,不要以为他“不务正业”,他其实花了很多时间在学生身上,对学生是有求必应,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子设计大赛金牌,是校园公认的“金牌导师”。

“不安分”的陈科明,去年下半年在教学带研究生之外,在浙江各地专门暴走了大半年。背后有何隐情?

2014年,陈科明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开始时,他把产品开发重点放在智能家具上。“当时想的挺好,认为以自己在电子信息技术上多年积累,肯定能开发出爆款产品。”陈科明很快发现自己有些一厢情愿,“智能家具当时其实是‘外热内冷’,概念很火,但并非家庭刚需。”被市场“教训”的陈科明,第一次对“市场”有了刻骨铭心的体验。

作为学院派,陈科明知道,自己在市场理解上先天不足。他找来做企业有成功经验的志同道合者做合伙人。痛定思痛,他和这位“实战派”在2016年下半年扎身浙江各地,相当于“扫了”丽水、衢州等经济基础较弱地区,见了数百位中小企业老板。在大量市场调研基础上,陈科明越来越坚定自己的判断: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发达,但制造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挑战很大。为浙商制造公司提供“设备产品智能化解决方案”,不仅市场潜力大,而且是刚需。

在和一位衢州老板的谈话中,陈科明形成了“找刚需就是找目标客户痛点”的理念。这家生产设备的企业有十几年历史,在全国市场占据很大份额,近年来业绩增长缓慢。“新的增长点应该放在产品智能化上,产品智能化升级要有一支研发团队支撑,但企业在衢州,并非中心城市,引进维护专家队伍几乎不可能,而且成本太高。用切实可行的办法获得研发力量,实现制造产品智能化升级,真是痛的不能再痛的痛点。”

陈科明的团队为这家企业提供“设备产品智能化升级解决方案”,以企业间合作的形式解决了这家企业的难题。“我们企业相当于这家企业的研究院,他们又没有增加多少成本,合作很快达成。”陈科明谈起来信心十足。

“高校科研工作者不能对自己的研发成果太自恋,要对市场有谦卑之心,跑了大半年市场,我越来越感受到,也要用市场刚需倒逼高校研究。”陈科明还给出了中国创新挑战赛上PK掉“实战派大公司”的原因,“我们是学院+实战派,我们的产品就是解决浙商痛点的”。

“市场教给我很多,让我学会在市场大海里游泳”

“高校老师很多是学霸,也有很多是科研牛人,但切不可对自己的研发产品太固执,”陈科明说,在与市场打交道的这几年,越来越感受到中小企业主的“牛气”“不容易”。

陈科明告诉记者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一次去丽水接触到一个中型企业老板。这家企业为温州飞科公司提供上游产品,就是为电动剃须刀生产充电器,“一家看起来不起眼的公司,其实很成功,老板文化程度其实不高,最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是,他们的生产设备全部是自主研发,科技水平甚至可以申报国家科技大奖,”陈科明说,虽然没有达成合作意向,但自己对市场有了更深敬畏,“不能对自己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太自大,唯有多看多创新,才能不被市场大浪拍死在沙滩上。”

正是勇于在市场上游泳,陈科明和自己的团队变得“筋骨矫健”,“虽然市场残酷,但我们对自己的研发和产品还是很有信心”。他举了一个“市场也让自己变得有定力”的例子。杭州有一家规模不小的制造公司。公司老板经朋友介绍前来拜访陈科明,陈科明在谈了“设备产品智能化解决方案”后,这位老板当时很有兴趣,走了后没有回音。半年后,这位老板又来找陈科明,双方达成合作意向。一个月后,这家公司制造产品智能化升级后销路很好,产品升级成功。

这位老板在兴奋之余吐露了自己的“囧事”。原来当时与陈科明聊天后,他找到与自己合作多年的一位工程师,“将陈科明的产品智能化升级方案付诸实施”,这位工程师不可谓不努力,但折腾半年后,不仅毫无进展,而且耗费了大量投入。最后只能又找陈科明“另起锅灶”。“我们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经过市场淘洗,不同领域的专家协同开发,研发模块间无缝对接,看门道模仿是做不出好产品的。”

“浙商企业转型升级,不能再有路径依赖心理,要相信高校研究院研发的力量,我们这些年做的,正在改变市场对我们的陈见,高校研发也能接地气,能主动接受市场检验和磨砺。我们在市场大海里游的越来越自如。”陈科明一说起自己的“市场真经”,就两眼冒光。(叶璟、程振伟)

(责编:王丽玮、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