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利川冷库爆炸后浓烟升腾,现场布满毒气。
随着全球人口流动增大,移民人数不断增加。
在韩国的外国劳工游行抗议修改劳动法。
利川冷库爆炸追踪:在韩中国劳工生存状况调查
半个月前,7日上午,一阵霹雳般的爆炸之后,12位在韩中国劳工梦碎异国。
当天10时50分,57位工人正在京畿道利川市的地下冷冻仓库施工。突然间一声巨响,焊接迸出的火苗和油蒸汽接触后,引发了连环爆炸。四处飞溅的火花点燃了建筑物内的氟利昂和聚氨酯泡沫等易燃化学品,夹带着浓烟的大火几乎在一瞬间吞噬了整个仓库,并夺去40条人命,其中包括12位中国朝鲜族同胞。
因为一味追求完工速度,这起悲剧被认为是一场“典型的韩国型惨案”。这些朝鲜族同胞在仓促中被招来,既没有订立合同,也没有安全装备,甚至连安全守则也不清楚——他们的悲惨遭遇,是在韩40多万中国籍劳工的极端缩影。
尽管有关善后已尘埃落定,但他们仍然值得我们去认识,去解读。他们是全球2亿移民大潮中的一部分。他们背井离乡,在异国低人一等,通常与“脏、累、险”为伍。他们都有一个梦——为了尊严、理想和富足。(苏庆先)
在韩中国劳工生存状况调查
这些来韩的外籍劳工中,大部分从事的是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特别是在韩国人不愿意从事的3D工种——“危险、艰苦和高污染”(Dangerous、Difficult、Dirty)工作,通过劳动挣点辛苦钱,一般每月收入在80万-150万韩元之间。
撰稿/李拯宇(驻韩国特约记者)
1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夺走了在韩国京畿道利川市某冷库打工的12名中国人的生命,另有一名中国女性在爆炸中身受重伤。这起韩国近年来罕见的严重生产事故,引起了中韩两国民众的共同关注,也让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在韩的40多万中国籍劳工的生存状况。
3D工种
47岁的沈振奉是黑龙江五常市的农民,上世纪90年代,他和妻子跑过一段中俄边贸,挣了些钱。这几年边贸不好做,加上年龄又大了,夫妇两人就在家呆着。2007年,沈家几个在韩国打工的亲戚劝他们到韩国挣钱。因为是朝鲜族,在韩国有亲戚介绍,身边三个儿女也都已成人,沈振奉夫妇决定到韩国去“闯一闯”。2007年的6月和8月,两人先后登上飞往韩国的航班,开始他们在韩国的打工生涯。
同大多数初来乍到的中国朝鲜族同胞一样,沈振奉选择了到工地打零工,而妻子则在餐厅找了份工作。在韩国,打一天短工的工钱是7万-10万韩元(1万韩元折合76元人民币),而在餐厅帮忙一个月可挣到100万韩元。虽然工作辛苦,两人也不能经常见面,但收入毕竟比在东北老家高多了。
沈振奉以前出过车祸,腰不好,年纪又大,干不了太重的活。2008年初,他经人介绍到京畿道利川市郊区的一家冷库帮忙。1月7日上午,他被安排到冷库地下室给管道扎保温材料。上午10点46分,冷库地下室突然发生连续爆炸,火焰和浓烟吞没了现场施工的40名工人,沈振奉也未能幸免。他的工友回忆说,发生事故时,沈振奉正骑在3米多高的管道上给管道包裹保温材料,而大火是首先从天花板开始蔓延的。同沈振奉一起遇难的,还有其他11名中国公民,其中7人来自同一家族。(注:应遇难者家属要求,“沈振奉”为化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曾大量向德国、中东等地输出矿工、护士和建筑工人以换取外汇,海外劳工一度是韩国特色的出口产品。但随着韩国人均GDP在2007年迈入2万美元大关,韩国经济在跃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同时,却出现了结构性失业增加和体力劳动者不足同时存在的现象。
一方面,韩国年轻一代不愿从事体力劳动,人人都想在工作舒适的大企业或政府部门就业,否则宁可在家赋闲,形成了大量的结构性失业人口。另一方面,韩国的工厂、农业、渔业、餐饮业、建筑业却因为缺少劳力而不得不从海外招募外籍劳工。
为弥补劳动力缺口,韩国政府近几年来每年有计划地引进10万名以上的外籍劳工到韩国就业。据韩国出入境管理部门统计,目前在韩国的外籍劳工数量在50万人左右,其中还不包括非法滞留者。
为吸引更多的海外劳力,从2007年3月开始,韩国政府放宽了对海外朝鲜族入境打工的限制,允许中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朝鲜族劳工在韩国没有任何亲属关系的情况下,到韩国访问和就业。这些地区的朝鲜族每入境一次,就可以停留3年,在签证有效时间(5年)内可以自由出入境,工作的行业也从此前的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扩大到养殖、运输等32个行业。
这些来韩的外籍劳工中,大部分从事的是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特别是在韩国人不愿意从事的3D工种——“危险、艰苦和高污染”(Dangerous、Difficult、Dirty)工作,通过劳动挣点辛苦钱,一般每月收入在80万-150万韩元之间。其中,建筑和服务业收入相对较高,市场需求也较大,韩国政府制订了政策,优先让朝鲜族在这些行业就业。
由于有相对便利的签证和优惠的就业政策,来韩国的中国劳工中绝大多数是朝鲜族。利川冷库爆炸中,12名中国死者和1名中国受伤人员,都是来自东北三省的朝鲜族。
据韩国劳动部统计,韩国2004年死于生产事故的外籍劳工为74名。随着外籍劳工的增加,这一数字不断上升,到2006年已经增加到94人。据中国驻韩使馆领事部提供的数据,2007年共有43名中国籍劳工在韩国在工作中死亡。中国籍的劳工工伤死亡人数,几乎占到外籍劳工工伤死亡总数的45%左右。
悄然兴起的新唐人街
历史上,韩国仁川的善邻洞(前清朝租界)和首尔的小公洞(前清朝总督府)一带,曾经是商业繁华、人声鼎沸的华人聚居区。由于上世纪30年代的排华运动和70年代的限制华商政策,大批华人或举家外迁,或搬离闹市,使得韩国失去了像样的唐人街。
中韩建交以后,两国经贸和人员往来急剧增长,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韩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和出口对象国。2007年,中韩两国人员往来超过600万人次。
在浩浩荡荡的经济和人员交流大潮中,为数不少的中国人选择了留在韩国创业谋生,并在韩国的安山和九老等地悄然形成了新的唐人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