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信息发布网 > 探索 > 自然探索 >

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暑期科普夏令營活動

导读:

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池夢蕊)7月20日,“走進綠色營地 探索自然奧秘”2024年科普夏令營在玉淵潭

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池夢蕊)7月20日,“走進綠色營地 探索自然奧秘”2024年科普夏令營在玉淵潭公園啟動,76項、150余期活動將持續至8月31日。

在啟動儀式現場,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科技處處長宋利培介紹了市屬公園及中國園林博物館暑期科普夏令營情況。在玉淵潭公園科普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親自參與了自然競技游戲、荷葉噴泉實驗、科普桌游、創意手工扇等趣味科普體驗活動,通過尋花、觀鳥、探虫、解密、闖關等活動環節,探索物種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同時培養了孩子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創新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據了解,市公園管理中心將通過官方網站、微博、“科普公園”及各園公眾號和現場預告等形式,面向社會發布活動資訊。

相關活動介紹:

【探秘公園奇妙夜】

玉淵潭公園“夏之夜探”科普活動

公園科普工作人員帶領小朋友們使用手電筒等工具,觀察公園夜間活動的動物和植物,如螢火虫、蛙類、夜行性昆虫等,並現場講解夜間生態知識、不同生物的習性和生存策略。此外還結合公園夏季夜賞文化活動——甲骨文文化展,帶領游客了解與昆虫相關的甲骨文。

園博館“仲夏夜之夢”——夜宿最美博物館

園博館“仲夏夜之夢”受到了不少“小園林迷”的熱捧,今年的主題更加豐富,孩子們將探究流動科技館,撰寫科學報告,體驗園林建筑拼插,參與十二花神科普捏塑等園林藝術設計課程。

國家植物園(北園)“青草間·星空下”夜探植物園

由室內授課和戶外探索兩部分組成,結合“萬物共生大講堂”邀請知名自然教育專家為孩子們授課。營員觀察夜間動植物行為,感知美好的自然。

香山奇妙夜

活動根據香山特有鄉土動植物特色設計,融合觀察、拍攝、講解、體驗等,幫助孩子們建立觀察和記錄的基本科學習慣,深入探究動物行為的意義和行為背后的原因。

陶然亭公園夜間湖光市集

市集上各種特色商品和手工藝品琳琅滿目。公園還將舉辦樂夏Summer音樂現場表演等時尚有趣的文化演出,為市民游客帶來一場場視聽盛宴。

【傳承園林古建及文化】

玉淵潭公園“漢字文化游園”活動

在公園玉和集櫻展室舉辦“心系翰墨緣 情寄玉淵潭——景舜逸甲骨文暨師生五體書法展”,並與甲骨文游戲互動、甲骨文新品文創、數字動畫相結合,為游客提供“賞漢字藝術、觀特色展覽、享互動體驗、購特色文創”等多元化體驗。

園博館“園林小講師”和“小青遇 大花園”第二屆園林小講師科普講解大賽

面向包括園林小講師在內的中小學生開展科普講解大賽,引導孩子深刻理解園林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科普、科學家精神等。

頤和園、中山公園“暑中數伏”、“纖雲弄巧手—頤和園裡探七夕”、“體驗古人投壺游戲”等

通過講解三伏天、七夕、立秋和中國的耕織文化等,讓參與者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傳統節氣節日的由來和習俗。

天壇公園古建系列科普活動

以建筑導賞、彩畫體驗、科學實驗等一系列方式,探尋天壇雙環亭、皇穹宇、圜丘壇、回音壁等神奇古建筑,尋找天壇中神秘的科學道理,通過中國建筑特有的紋飾特色和文化寓意,感受古代匠人高超的審美與文化底蘊。

北海公園古建文化導賞

通過對北海公園九龍壁、鐵影壁和靜心齋的匾額楹聯等相關知識講解,帶孩子們探索傳統文化中的影壁文化。

中山公園紅色之旅

面向社會招募10-14歲青少年,開展“我心中的少年中國”紅色研學及微課堂,在紅色講解員的帶領下一同“打卡”來今雨軒革命舊址,感受中國共產黨早期進步人士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初心使命。

【尋找神奇動植物】

“古樹觀察”志願活動及線下古樹導賞

天壇公園、中山公園、香山公園、陶然亭公園等持續開展古樹系列活動,通過“古柏之間找不同”、“我在中山護古樹”、“古樹觀察員”、“探訪公園古樹”等系列古樹科普課堂,使營員們近距離認識古樹、愛護古樹、保護古樹。

科普互動答題“漫步夏日花園 解密趣味植物”

北京的城市公園中生長著很多野生地被植物,它們具有很強的抗逆性和適應性,已成為城市公園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本次答題精選10種夏季常見的北京市鄉土地被植物。

頤和園陽光女孩科普之旅

包括夏季動植物認知、自然筆記、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活動。激發並培養女孩子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好奇心。

北京動物園“偽裝大師”、“鳥寶寶誕生記”等研學活動

孩子們通過課程的學習,重新了解昆虫的定義,並學會利用昆虫的特征判斷昆虫,了解擬態的分類和作用。同時結合小學中高年級的認知特點,運用觀察、對比、歸納等探究方式,讓同學們初步了解幾種代表性鳥類的孵化和育幼行為。

玉淵潭公園暑期科普營活動

以科普教育結合營地休閑娛樂的方式,傳遞“櫻花與濕地”特色科普內容,包括動手勞動、實踐探索、創意制作等多種類型活動。

(責編:池夢蕊、高星)